张成银
*
书画艺术
热度:2530
张成银,字散石,别署鹤寿轩主、大学本科,擅长书法、篆刻艺术。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全国公安文联会员,
南京印社社员,
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助理导师、
北京简牍书法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画院签约书法家。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将士丰采书画院副院长、
北京湖社画会理事、
藏品艺术网艺委会副主任兼评审委员。
艺术历程:
张成银先生自幼对汉字的书写情有独钟,甚至是老师的板书,他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课后便在地上默写,多年的磨炼使他在中学时已经写得一手好字,学校的板报、宣传栏、大字报大都由他来书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新华书店看到陆柬之的行书文赋,如获至宝,买回家不断地在报纸上练习,之后又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每天临池不辍,这段时间成为他学书过程中既艰苦而又宝贵的一段经历和人生财富。
后来,他调入公安部门工作,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停止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工作再累也要坚临帖。
张成银先生在研习唐楷的基础上,又上溯汉魏,大量临习各种经典碑帖,《石门颂》、《乙瑛碑》、《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石门铭》及十余种元氏墓志,取其古朴厚重,雄浑之意象。下至邓石如、赵之谦的篆书,再到怀素、黄庭坚、王铎的草书,深得个中三昧。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提炼,逐渐形成了从内涵到形式的统一,以及北碑古拙之趣碑与帖学传统的融合。
后师从著名书法家王冰石先生,潜心研习《神乌傅》、《敦煌马圈湾》等汉简草书,并且系统地把汉简中的草书进行了梳理、收集、整理、临摹、学习。这之于汉魏碑刻而言,乃是一种追本溯源。秦汉简帛盛行之际,特别是东汉末年是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滥觞时期,因此在简帛里面蕴含着许多原创的东西,张成银先生把汉简草书的书法因素融入到自己的草书创作当中,笔锋的变换,笔画的洒扫,都生发着流动通畅的气息。并且汲取了简牍中的大小错落的章法特点,结字重倚侧而不重行正,重交叉而不重稳定,追求动荡变化、出奇制胜的效果,形成了简书式的狂放率真、气势逼人的行草书风格,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品位和格调。张先生的汉简草书创作融合了篆书、汉简、魏碑、行草书的笔法,下笔柔韧有力,运笔迟涩逆行,墨色浓淡干湿相间,线条凝重厚实、苍茫古劲,或揉以汉简中的长线条于其中,收放自如。
令人震撼的是,他将古代写在汉简上豆粒大小的字写成两三尺的檗窼大字,厚重雄浑,这在当今书坛上屈指可数。
对于书法本体的理解,"道法自然"是张成银先生追求的审美趣尚。书法的古朴和书家对自然美的追求正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写碑就是这样,能让人返璞归真,抒发出内心最真实、自然的情感。
心谈:
虽没有经历过沙场点兵、操戈挥剑的残酷战事,但在当代的公安战线上磨砺身心、历尽艰险,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贡献。古人谓"书如其人",他有若必见、雷厉风行、豪气洒脱的人格魅力已然融汇于他的书法和篆刻的创作当中。观其线条既张狂而又内敛,动如万马齐奔,静如蜿蜒流水。起笔收笔不显锋芒而章草意韵十足。字里行间洋洋洒洒,颇显其高古超迈之气,若一久隐山林高僧,于幽静平和内省中参悟,他没有丝毫刻意表达,而进入一种无我淡然之境。细细品赏,清悠雅致之气氤氲于宣纸之上,笔下的线条仿佛溪水般缓缓流动漫延,中气十足,犹如蕴含着一股不竭的力量,在等待某种召唤。
张怀瓘《书断》曰:"艺成而下,德成而上……万事无情,胜寄在我,或视迹而合趣,或染翰而得人。" 艺术作品能够体现艺术家高尚的人格与独立不易的个性,是历代书法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如柳公权"心正则笔正";黄庭坚"学书须胸中有道义";苏东坡"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张成银先生笔名散石,他自喻为书法发展道路上一颗不起眼的铺路石,把书法当做一生的追求。他说:"学书先做人,我只是保持一个平常心,踏实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公安生活对我个人性格气质的塑造和养成,让我慢慢开始领悟生活和书法艺术的真谛。" 要写出好字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而人格的修炼,主要在于心灵的净化,有旷达的心胸,视功名、权势、富贵为身外之物,以静虚之心返朴归真。在世风浮躁的当下,张成银先生不为所动所扰,静然处之,常怀大慈大爱之心与人相处,举手投足间都流溢着慈爱仁和之意。
如今,张先生从公安战线退休,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艺术当中。他曾说:"人老了不能懒惰,要多用脑,不然就会慢慢变痴呆,很可怕!""学书法,不能墨守成规。要活到老学到老。"从这些话中看出了他对书法艺术的一片痴心与热忱之心。他将以笔墨挥洒出他的人生鸿篇!作品赏析: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篆刻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作品
张成银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金龙湾公寓。
电话:1595226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