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欣赏岩山寺壁画

壁画

岩山寺精美的金代壁画,
是画在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

画

岩山寺,
又称灵岩寺,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城东南45公里处的天岩村。

从繁峙县赶往岩山寺,
行车约40分钟后,
来到一处写有“天赐灵岩”的牌楼前,
从这里向南再行约5公里,
就可到达岩山寺。
新修的水泥路“之”字形伸向了山谷中,
如同一条“天路”,
更增添了岩山寺的神秘。

寒风依旧料峭,
新修的台河桥巍然屹立,
桥下冰带蜿蜒。
岩山寺就坐落在河西,
苍松掩映,红墙环绕。

画

庙门前,
有一棵约需五人才能合抱的干枯古树,
彰显着岁月沧桑。
通往山门的小路南侧,是一段土石护堤,
山门前有一棵大松树,
如张开的臂膀迎接着来客,
又似张开的伞盖庇荫着庙宇。
山门拱券式门洞上是一个古色古香的钟楼,
檐角高挑,通体灵动,
尽显清灵飘逸。
单檐歇山顶的亭式建筑内,
悬着一口高大的古钟。

图


走进寺院中心,
更见一派沧桑。
岩山寺坐北朝南,寺内正北大殿已毁,
该位置现砌有一段米数高的砖围栏,
砖围栏四周是残存的部分石幢、石碑等。
砖围栏的面积很大,
其残存根基的轮廓似乎更大,
不难想象这座消失的大雄宝殿,
曾经很是宏大辉煌。

画

寺院内东西现各有一个配殿,
殿内已无任何塑像,
南殿(即文殊殿)则为庙内现存最高大的殿堂,
此外西面还有一处小配房,
东面则修了一处生活区。
院内三棵松树依旧高大挺拔,
枝干似苍龙蜿蜒于空中,
给这座古老的寺庙平添了一番神韵。
从北向南看去,寺内青松掩映,
古殿巍峨宏大,远山连绵合抱,
残存的美、静谧的美,
自然的美、天赐的美,
浑然一体。

岩山寺又称灵岩寺,
据寺内遗存石器铭文证实,
原名灵岩院,金正隆元年(1158年)重建,
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绘就佛传故事壁画。
全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
除南殿也就是菩萨殿是金元遗构外,
其余均为晚清到民国年间的建筑。
1982年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年久失修,风雨交侵,濒临险境,
各级各部门多次修葺,
管理部门24小时看管,才使其保存至今

画

千年壁画堪称一绝

画画

 

推开殿门,
金代彩塑佛像水月观音、天王和文殊坐骑等,
带着一种森严的气息触目而来。

彩塑颜色鲜艳、塑像神采俨然,
令记者有一种穿越的恍惚。
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
这些塑像或多或少,残损不全。
借着昏暗的光线记者看到,
南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橼,单檐歇山顶,
周边墙壁上则是佛像满布、色彩逼真的精美壁画。

南殿内雕塑是金代彩塑上品,
壁画更堪称一绝。

岩山寺现存壁画始画于金正隆元年,
完工于金大定七年,
由北宋御前承应画匠,
也就是宫廷画匠王逵费时十年绘就。
壁画内容丰富,包罗佛教故事、
宫廷生活、市井风情等,
技法精湛高超,设色浑厚,透视精确,
人物各具形态,声情并茂,
不仅是我国现存宋金壁画中的扛鼎之作,
更是研究宋金时代历史、社会、
宗教、美术的重要实证资料。

画画画画

大殿内的壁画,
已经出现了模糊和残缺,
南北两面的壁画已几乎荡然无存,
这让记者感受到了亟待保护的迫切。

东壁画面高3.45米,长约11.11米。
从画面上看,
大致分佛、菩萨讲法和本生经变故事。
其中,鬼子母故事中情节,
富有浪漫传奇色彩;
群婴图中皮影戏的场景,
是关于皮影戏最早的图像记载;
水推磨坊图,
则生动描绘了宋人利用水力劳作的真实场景。

画

西壁现存的壁画,
画面高3米有余,宽11米,
周围剥落毁坏得较严重,
尤其是西壁的南边部分已经模糊不清,
但即使这样依然掩盖不了壁画的光彩。
壁画的内容描绘的,
是宋金时期流传的释迦牟尼佛传故事。

画中整体背景为王城宫廷,
故事看起来就是从释迦牟尼成佛前,
为悉达多太子时生活的这座宫殿开始的,
画家穿越时间和空间,
巧妙地把释迦牟尼从前世的授记,
到今生的投胎、斗法直到成佛的前世今生,
天上世间的全过程和谐地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中。

北壁画面现已不存,
原画面记述的故事,
是五百商人航行中被风吹到罗刹国后,
被观世音菩萨营救,免遭厄运。
南壁的画面也已不存,
原有壁画为释迦牟尼为弟子说法及供养人生活情景。

图图图四五六七八九十

历经磨难幸得留存

相传在金代,
有一位得道高僧在岩山寺院内为千人讲经,
听者无不肃然,
就连山上的石头也不断颔首,
人们取岩山有灵之意,名灵岩寺。
这个传说无从考证,
但当一个当地人却认为灵岩寺特别有灵:
“我打小就生活在这里,
经常来庙上玩耍。
那时候,老辈人就说了,
庙对面的岩山山峰形态各异,
像人又像猴山,
后来有人一数正好是七个山峰,
就称之为七宝山。”

其实岩山寺的劫难比较多。
当地一位老人谈及岩山寺的遭遇泪眼婆娑:
“明清以前,
这里曾是北方僧俗朝拜五台山的必经之路,
历代香火不断,但也受到战火的波及,
以至于常年沉寂在大山荒野中,
僧俗不至,香火不兴。
还有更气人的,刚解放后,
县粮库一位姓范的负责人要在这附近建粮站,
没有木材就来拆庙,
把偌大一个正殿全拆了,
拆了之后殿里的塑像全扔进了河槽,
后来还要拆南殿,当时村里人出面制止,
南殿才幸免于难。”
一名看护寺院的工作人员说,
“不仅如此,文革期间破四旧,
岩山寺也遭难了,
有人冲进仅存的南殿里搬塑像,
还砸烂殿里的悬塑,
还好塑像没遭到全部破坏。”

不幸中的万幸,
到了备战备荒年代,
这里让军队接管了,不准任何人进入,
所有的殿堂里堆积战备粮草,
特别是南殿内堆满了粮草,
墙上的壁画才得以在草堆中幸存,
可惜由于多年风雨侵蚀,失于修补,
使得大殿漏雨壁画受损严重,
后来壁画被专家发现后,
岩山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级各部门出资出力加强了对其的修复和保护,
它才重新焕发出光彩。

但是岩山寺的劫难却并未就此停息。
据知情者介绍,
2003年的一个凌晨1点多,
寺院里进来大约9个不法分子,
先将看护寺院的两名工作人员绑在床上,
又拿刀将寺院里的狗残忍杀死,
之后从南殿内搬走两个2.5米高的塑像,
和一个1.8米高的塑像。
经过这次失盗事件后,
寺院加强了安保措施,
安装了防盗监控,
有工作人员24小时守护着寺院。

图

上图为壁画中赶驴的老者

记者结束采访时,
见到了忻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组长田雷,
他透露了岩山寺更多的秘密:

“岩山寺壁画,
不仅表现了内容丰富的宗教文化历史,
同时也展示出了一幅宋金时期,
生动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
壁画泼墨有度、意境内现,
朴实素雅、写神抒情,
人物形象传神,衣饰流畅、神情自然。
而线条的勾勒,
起止转折,轻重缓慢,浓淡顿挫,
十分精炼清晰,
画韵与宋代传世的卷轴画极为相似。
这幅画如果不是画在壁画上,
而是画在卷轴上,
足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
换言之,
岩山寺壁画是画在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

田雷介绍:
“1973年,日本文化部门提出,
五台山有一座寺庙内的壁画非常好,
希望中国文化部门临摹,
但叫不来寺庙的名字。
最后几经周折,
相关部门在天岩村找到了岩山寺,
搬开南殿里的饲草,发现了壁画。
1974年,省里组织专家对壁画进行临摹。
当时,我在县电影公司担任放映员,
曾受命为临摹壁画的文物工作者和美术作者们放映电影。
因为我喜爱美术,
潘絜兹老先生听说后,
曾带我前前后后参观了全部壁画和临摹现场,
还给我介绍了临摹的有关程序和方法。
潘絜兹先生当时根据壁画题词,
确定其始建于金代正隆三年(1158年)。”

图图

 

匠人快讯致力于行业新闻、专业知识的宣传推介,您可以通过顶端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查询您想要阅读的内容。

投稿请联系微信:yuqi102(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可添加微信),我们将尽快为您发布(免费)。08haobianj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