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平
*
雕塑艺术
热度:1109
李海平,从未学习过美术和泥塑,就因为喜欢,通过网络和培训学习相关的泥塑技巧,如今他的泥塑做得有模有样。
2013年,当时在洛南县信用联社石门镇黄龙信用分社当信贷员的李海平,在一次下乡收贷款途中,看到路边一堆没有杂质的黄土,立即勾起他儿时经常玩泥巴的美好回忆。
“马上萌生想法,用土做个什么东西,去邻家要了两个塑料袋,揽了两塑料袋的土,回去之后迫不及待的用木棒锤碎,然后晒干,土晒干之后在盆子里加水,静置一晚上再弄一些棉花揉一揉,觉得这土粘度啥都好。”李海平回忆说。
回来后的第二天晚上,李海平在电脑上搜了好多泥塑作品,反复学习琢磨后,花了4个多小时,做了自己的第一件泥塑作品《姐妹学习》。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引来周围人的啧啧称赞,这给了他鼓舞和信心。
此后,工作之余的李海平就从网上搜罗泥塑图片模仿着做。他的泥塑作品,大到农村民居,小到各种人物造型,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刚开始都是模仿,模仿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自己创作。”李海平说,“走到路上我仔细看老汉、老婆脸上的表情,衣服的衣褶、装饰,但你看久了,把人就看怪了,有时不好意思看,就手机偷拍上几张,回来仔细对照。”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泥塑制作水平,2017年4月,作为商洛市唯一一名泥塑爱好者,李海平参加了由文化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泥塑艺术培训班。历时一个月,他系统学习了陕西泥塑特点、面塑的前世与今生、颜色搭配、艺术设计等内容,掌握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
“买了一个内存很大的U盘,留给泥塑班同学,我上班不能来的时候,让他们帮我把课件拷到U盘里,我回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把遗漏的东西补起来。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技艺各方面提升了很多,感觉以前做的百十件作品很差,自己都看不上。”李海平说。
在制作泥塑过程中,李海平发现洛南当地八里等地方的泥土是非常好的制作材料,他就深入到那里提取土料,把几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拿回来试验,尝试着用自然色彩的泥土制作农村的人物和场景。
李海平 作品
李海平 作品
李海平 作品
李海平 作品
李海平 作品
李海平 作品
李海平 携手石雀故事
守住传统技艺 邀请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