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超
*
陶瓷艺术
热度:3283
该词条已通过工作室“实体认证”、匠人“实名认证”。
余云超
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世家,现居住于山东青岛。
创作背景:
其祖父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陶瓷学院和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教学及陶瓷硏究工作,父亲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工作后被派往俄罗斯宣传与推广中国陶瓷文化。
从艺经历:
1997年毕业于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学院,
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蓝国华、
工艺美术大师胡景文和国大师吴天麟等。
199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
2004--2007年在俄罗斯图拉国立大学研修东欧陶瓷艺术。
2008年在景德镇创建余云超陶瓷艺术馆。
收藏作品:
《白云深处有人家》被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收藏并出版。
《溪山烟云》瓷板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静静的树》瓷板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艺术成就:
粉彩瓷板《白云深处有人家》作品获祖国六十年华诞陶瓷成就奖“金奖”。
粉彩瓷板《松下品茗》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金奖”。
粉彩瓷板《松下对弈》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曾获得2008“天工艺苑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
现为:
国家一级技师。
江西陶工艺美术职业术学院客座教授。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青年艺术协会会员。
青岛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江西省中青年艺术协会会员。作品赏析:
余云超 作品赏析: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余云超 作品
延伸阅读:
心随画动,画随瓷生
——荣昌瓷社记
瓷,古人智慧的结晶,记载着每个帝国的兴衰、每个时代文化的发展,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一朵空谷幽兰,在时光中历久弥新。
一个清幽的午后,我与一位江南女子对面而坐。她动作优雅,神色淡然,一个与瓷有关的家族历史从她口中娓娓道来。
荣昌瓷社,1919年创立,至今已有99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荣昌瓷社饱经磨砺,用不凡的经历书写了一部家族企业的历史。
1900年,何荣昌在江西省东乡县出生。为了养家糊口,年仅十几岁的何荣昌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他携带农产品,撑着木船顺流而下前往景德镇,将农产品卖出,用换来的钱买一些瓷器和茶叶回东乡进行售卖。景德镇琳琅满目的精美瓷器,让何荣昌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而此时的景德镇正处于历史的变革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景德镇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御窑厂宣告终结,这标志着是德镇陶瓷自明代以来由官方引导的“官民竞市”的产业格局变成了民窑的单一格局。御窑厂解散后,大批供职于御窑厂的工匠和艺人或转入民窑,或自立门户,他们制瓷技艺高超,手法娴熟,给景德镇陶瓷业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促使景德镇陶瓷业走向兴旺。何荣昌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开始拜师学艺,学习如何制作陶器。1919年,何荣昌创立了制陶作坊——荣昌瓷社。经过数年的发展,荣昌瓷社成了景德镇极具影响力的瓷器制作工坊,成为了江西省十大民营企业。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文革前。文革期间,荣昌瓷社遭到破坏,被迫关门,何昌荣在悲痛中去世,家族事业中断。荣昌瓷社成为了老一辈瓷人的记忆。
70年代末,他的外孙女余云超——就是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女子,在景德镇出生了。
余云超的祖父余恂福毕业于北大化学系,在陶瓷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的开拓人之一,为景德镇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陶瓷人才。余恂福对景德镇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研制出了金水的配方。金水,是指金质成分与有机化合物作用,经过再溶以后,让固体黄金变成液态,广泛用于瓷器和玻璃制品上的饰金。以往景德镇瓷器所用金水全部依靠进口,成本很高。为了降低成本,不再依赖进口,余恂福苦心钻研,终于研究出了制造金水的方法。他将这一方法无私奉献出来,得到了景德镇瓷器生产商的广泛赞誉。
为了完成父辈的心愿,余云超的大学选择的是陶瓷工艺美院,学习的是陶瓷设计专业。毕业后,余云超到俄罗斯进修了三年,学习人文艺术。俄罗斯在音乐、美术、设计、舞蹈等艺术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国外游学的经历、欧洲人文艺术的感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让她更明白了父母的心意,外祖父辛苦创立的瓷社不能就此被历史的洪流掩埋,她要继承祖父的衣钵,将其延续下去。在俄期间,通过一次中俄艺术家笔会,驻俄大使李辉先生看到了余云超的瓷画作品,鼓励她要将中华的瓷画艺术传承下去,这更坚定了她的想法。
回国后,余云超在她的出生地景德镇建立了云超陶瓷艺术馆。为了近距离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魅力,获取创作的灵感。余云超潜心研究瓷器的制作工艺及瓷画,她阅读了大量关于古瓷器的书籍,并将从中获得的灵感融汇到瓷画创作当中。她将古诗词与瓷画艺术相结合,创作了瓷画作品《白云深处有人家》,并将作品送给了李辉,作品受到了李辉的高度赞扬,载入《驻俄罗斯使馆馆藏文物及工艺品画册》并亲自题字。
余云超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严苛的要求,一副瓷器的成败取决于各个环节,一个环节出错,会导致整副作品的失败。为了更好的掌握粉彩描绘这门技艺,余云超用了三年时间刻苦练习。她熟练掌握了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掌握了粉彩技巧的余云超并没有就此止步。她在传统粉彩工艺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粉彩工艺。这种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新型粉彩去除了一些繁琐且对整体工艺影响不大的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虽然减少了,但是整体工艺水平却提高了。余云超用新型粉彩所描绘的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极具质感,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引人入胜。余云超在她的论文《粉彩青山绿水创作浅谈》和《浅谈陶瓷装饰画中人物装饰表现》中详谈了新型粉彩,得到业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普遍认可。
为了追求至善至美的艺术效果,让自己的陶器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余云超潜心学习如何填彩。填彩就是在瓷器上画出图案的轮廓线,然后填入色彩。所谓七分填彩三分画,填彩对瓷器成品的效果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余云超又用了近三年时间,熟练掌握了人物、花鸟和山水的填彩方法。她的人物填彩画面真实,花鸟填彩生动自然,山水填彩设色巧妙。
除了粉彩和填彩,余云超还掌握了一门很复杂的工艺——浅绛彩。浅绛彩是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要想画好浅绛彩,需要作画者本身具有较深的功底,书画兼擅,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均有所涉及。为此,余云超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从图稿设计、勾画都是由她一人独自完成。
余云超用笔以宋元山水皴法为主,以点带面,书法线条勾勒,有浓厚的古典韵味。余云超每副作品的施色全部一气呵成,画中之物空灵、高远、超然。余云超多种技法并用,以表现作品的层次感和变化,她的浅绛彩题材丰富、风格古雅、色彩清新,无论在用笔,还是用色方面,都能凸显她鲜明的个性。
余云超在瓷画上付出的努力,获得了业界的充分肯定。收藏作品及获奖作品有:
《白云深处有人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收藏
《山之巍峨》 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静静的树》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白云深处有人家》 江西省庆祖国60华诞成就精品赛金奖
《白云深处有人家》 首届中国.莆田佛教文化用品博览会金奖
《松下品茗》 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竹林小息》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山色撩人》 第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山色撩人》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2016“青艺杯”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铜奖
凭借出色的才艺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余云超被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并被青岛市工艺美术协会评为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
2017年,怀揣着一个美丽梦想,余云超来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在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生活是余云超一直渴望的。碧海蓝天的西海岸新区让余云超怦然心动,她决定在这个美丽的新区开拓一片新的天地,辛勤的耕耘着自己的梦想。她知道,新的环境更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她的工作室仍沿用祖父的“荣昌瓷社”,工作室的布置充满个人特色,木桌、木门、草席,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古典气息。木制陈列架上陈列着各种不同工艺、不同图案的精美瓷器,置身其中,让人有一种到了陶瓷博物馆的错觉。
在这间温馨的工作室里,每天都会有一些孩子来跟余云超学习瓷画。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却对瓷画这门中国传统工艺非常感兴趣。艺术的传承,仅凭一人之力很难完成,需要的是大家齐心协力,而孩子是最好的传承者。现在余云超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陶瓷教育上面,她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的教给陶瓷爱好者,她相信,瓷画艺术定能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闲暇时,余云超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看潮涨潮落、听鸟儿啁啾、闻四季花香、观风起云涌。她喜欢大自然中的点点滴滴,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只鸟,都能让她心动。大自然的宁静安然赋予她的不仅仅是创作的灵感,还有对生活的感悟。心若放空,一切淡然。心与自然的融合,让余云超淡然面对生活的一切,不随波逐流,不追名逐利,将自己的身心完全交付给了瓷画艺术。
家族的兴衰和父辈昨日的风雨沧桑,使余云超更加明白人生的无常,释然心中那份人淡如茶的意静。几年国外游学的经历让她更加懂得传统工艺的可贵,而这些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浮躁在慢慢丢失,没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忍受寂寞和清贫来坚持。余云超把自己沉淀下来,与瓷为伴,在绘瓷中静谧,把传承的文化发展下去。
余云超浅浅的品了一口茶,我在茶香的氤氲中看到了一颗执着传统艺术的赤子之心。余云超,这个性情温婉、淡然如水的江南女子,让传统瓷画绽放出了崭新的色彩。
联系方式:15679806688(微信同号)仅限作品定制与技艺交流
展厅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西海岸经济新区 上流汇文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