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平 * 刺绣技艺
热度:183

石雀故事

梁淑平,国家级非遗项目京绣代表性传承人。她祖辈为民间刺绣工匠, 15岁时的时候就已经跟随父亲学习京绣技艺了,精通各种刺绣针法。

几十年来梁淑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许多创新和发明,她的作品在层次感上比传统刺绣更加丰富,表现各部位之美,充分的利用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成果,追求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

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绣面料考究,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绣线则采用天然蚕丝制作。绣好以后的绣片轻、软,手感舒适,对着光看有细小的毛头,带有自然的光泽。颜色搭配均匀,过度灵活。

因绣线色彩使用复杂,可以绣制任何题材的图案。还有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使用于绣品中,这种“盘金银绣”,主要用于龙袍的制作,一针一线尽显皇族气派,非常符合富贵精美的宫廷审美艺术。“京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曾和苏、湘、顾并称为中国“四大绣”。

清代,宫中设“绣花局”,融合了全国各地许多绣种的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清宫刺绣。河北定兴县南大牛村的刺绣是宫绣艺人梁枝(公元1880-1935年)一脉的家传。据梁淑平讲,她的太爷爷梁枝曾在清朝皇宫为皇上绣龙袍、为文武官绣“补子”。京绣的工艺非常精细,特别耗时,一件龙袍制作下来,8个人差不多得绣上500多天,一个巴掌大的花朵也需要绣上万针。

石雀故事

梁淑平的家中,至今还珍藏着龙袍小样、文武官的“补子”等传家宝。当然,最珍贵的传家宝还是这门京绣的手艺。梁家几代人铭记着祖上的家训,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梁淑平的爷爷、父亲都是京绣高手。目前,她正在培养儿子、儿媳妇和女儿接班。

至今回忆起来,梁淑平还惊叹自己的天赋:那么小就特别喜欢刺绣,不仅是喜欢那些美丽的图案,也喜欢看细小的绣花针在闪着光的绸锻里外上下翻飞,从没有因重复和枯燥而厌烦。七、八岁的时候她就经常趁着父母不在,偷偷在绣床上来几针。那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娴熟地掌握这门手艺,亲手绣出最生动、最美丽的图案。

石雀故事

上到初中,因为太醉心于刺绣,她干脆放弃了学业,专心在家干起来了祖传的手艺。梁淑平介绍说,以前的宫廷“绣娘”都是男的,按照家规,这项技艺也是传男不传女,父亲不教她就偷偷学,渐渐的她对“京绣”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像绣手指头、手掌、面目这些比较难的活,有时绣工们都来找她请教。父亲看在眼里,终于决定把手艺传给女儿。

制作京绣的工具看着简单,四块木板将布夹紧,再有一根针就够了,但掌握起来却并非易事。“这针就好多等级,我们‘京绣’常用的12号针,两厘米长,比头发丝略粗,一般人拿都拿不住,更别说干活了。而且每一针的要求都非常高,稍一疏忽就毁了整幅作品,过去在宫里这可是要杀头的。”

完成一件绣品需要打板、打草图、画图、扎眼等十来道工序,每个工序均由手工制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很快,善于学习和钻研的梁淑平就掌握了所有的工序,刺绣水平也大有长进。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绣的人物,虽然完全按照图样绣的,但总显得表情呆板,死气沉沉。为此她琢磨了两天两夜,又请教了父母,终于在眼睑、鼻子等细微之处找到了差别,下次再试,果然有了表情,有了神韵。

石雀故事

“刺绣,看着是用手,其实用的是心。”梁淑平说。干了几十年刺绣,至今她依然保持着少女时代的痴迷和热情:“我真是太喜欢了,就这么呆在屋里,看着这些东西,心里就美的不行。就是现在让我拿针绣一整天,我也能坐住,也不嫌烦。”

如今,梁淑平的刺绣厂有绣娘500余人,鼎盛时期曾达到上千人,一个“京绣”加工车间的面积约有200平米,能支90个绣架,供百余名“绣娘”刺绣。身为老板的梁淑平,依然会不时地过来盯着查看,某些图案的关键部位,如眼睛、手等比较难处理的,她依然会亲自上手,一边操作一边给绣娘们讲里面的技巧。

石雀故事

梁淑平最为骄傲的一件事是,现在故宫的婚房刺绣,如喜帐、喜垫、窗帘等都是她家绣制的。印象最深的是制作皇上婚房所用的幔帐,因为故宫的房子都很高大,为了制作这个幔帐,她们特制了一个12米长的绷子,40多个人一块上手绣。从2001年到2003年,她们整整绣了三年,才全部完成故宫的刺绣任务。

除了制作龙袍等高档昂贵的艺术品,她们也根据市场需求开始向生活化转变,好多演员、晚会主持人等都找她们制作演出服。这种做工精美、渗透着历史文化的刺绣服饰,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欢迎。刘诗诗的这件礼服就是出自定兴京绣的非遗传承人梁淑平之手。

目前,梁淑平和她的南大牛村刺绣厂越来越有名气,尤其是“京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接到的订单更多了。虽然峰回路转,眼前一片坦途,但梁淑平还是有自己的隐忧,那就是后继乏人的问题。

石雀故事

“过去是徒弟入门要跟师傅学三年,这三年只干活不拿钱。而现在我要带徒弟,都得先按月给人家钱,就这样有人还嫌枯燥和麻烦不愿干呢!还有就是这种传统手艺人的收入还是太低,假如这些人能凭着手艺挣到更多的钱,想必肯学的人也会多起来吧。”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让京绣等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确实是个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匠人来自:(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详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发掘整理推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并为之打造广阔的展示平台。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费查询平台收录匠人的联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艺师、民间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参与(下图二维码)。

平台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录匠人可免费补充资料)

      匠人请识别二维码(长按二维码识别)

     08haobianji.jpg

 

 

 

关注公众号浏览平台(长按二维码识别)

石雀故事

 

匠人请务必点击曝光板查看平台最新曝光及公告内容。

严禁盗用平台资料生成链接、镜像,一经发现,平台绝不姑息,将在平台以及合作媒体进行曝光,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责。baoguangban.jpg

免责声明:

涉及交易务必选择具有第三方担保性质的平台。

石雀故事不承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