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安
*
烙画技艺
热度:1460

张红安,1970年10月出生,河南禹州人,1990年1月参加工作,现为郑煤集团公司裴沟煤矿职工。
因自幼喜欢书画,参加工作后也时常参与单位板报标语的宣传制作工作。葫芦烙画是多年前曾在景区见过,时隔数年,也就是2013年才买了工具开始自学,因对葫芦烙画深爱有加,更勤于发奋,也试着种些葫芦来练习烙画技法,也曾想,将来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室。
因为我的老家在河南禹州,禹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核心发祥地,被誉为华夏第一都,而且有着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的著称,钧瓷文化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产自禹州市神垕古镇,是钧瓷的唯一产地,被称为“钧瓷之都”,所以我给自己起名“钧都葫芦缘”并根据“钧都”二字的首个拼音“J和D”组合成葫芦象形图案,设计了我的商标和微信头像以坚持学习葫芦烙画。
葫芦烙画接触以来,并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始通过搜集素材模仿,后来自己也根据其形设计图案,集众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烙画技艺要说葫芦烙画还真是有着一段情缘呢
作为一名煤矿工人,我与葫芦烙画结缘的目的是为8小时工作外找乐趣。自打与葫芦接触后,发现葫芦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观赏,还有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文玩知识。
缘由就是多年前,在景区看到民间艺人在葫芦上烙出图案,作品栩栩如生,那时在我心中也就印下了对葫芦艺术的第一美感。后来在电视上又看到了介绍民间艺人的葫芦烙画艺术,更让我深爱有加,于是决定自己也要学习葫芦烙画。直至2012年秋天,同事在一农家院带回来一中号葫芦,我如获至宝,次年便把籽粒取出开始种植,谁知到了成熟季节,起初不懂搭理,没有去皮,结果葫芦长了霉斑慢慢坏掉,很是可惜。后来我通过网络查找,从种植、烙画加工到文玩等,专门收藏了很多关于葫芦的资料便于学习,我的微信和QQ上有关葫芦种植、烙画、文玩群足有30多个,群内总人数多达数千人,民间高手真多,更让我受益的是,不论昼夜随时打开网络都有大师级高手们来晒作品和介绍技艺。如今我家从客厅到阳台,大小葫芦足有上千个,有自己种的,还有通过网上买来的。或许在他人眼中,这些都是无用的东西,但在我眼里却视为珍宝。因为它们不仅是我爱葫芦这些年的见证,更是我对葫芦烙画和文玩知识扩展的积累。
如今,煤炭市场萧条,特别是煤炭企业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这让我们的企业也不得不做出对机构和人员的优化和调整。毕竟在煤矿已工作了近30个春夏秋冬,咋说离开就离开了呢?人力资源调整,优化组合,是去?是留?我也面临着转行的选择,但我相信,葫芦烙画会一直陪伴着我,改变我的生活烙画作品赏析:

张红安作品《耶稣牧羊》

张红安作品《神垕古镇老街》

张红安作品《伏羲大峡谷》

张红安作品《人物肖像》

张红安作品《人物肖像》

张红安作品《孙中山》

张红安作品《习大大》

张红安作品《金蛇出动》

张红安作品《松鹰》

张红安作品《毛笔》

张红安作品《和平鸽》

张红安作品《招财鼠》

张红安作品《招财鼠》

张红安作品《仙鹤》

张红安作品《吉祥》

张红安作品《葫芦茶壶》

张红安作品《莲花灯》

张红安作品《车挂件》

张红安作品《车挂件》

受邀参加河南大召营葫芦小镇葫芦精品展

受邀参加河南大召营葫芦小镇葫芦精品展

张红安作品《国美30周年庆》

张红安作品《随形松鹰》

张红安作品《鱼跃龙门》

张红安作品《葫芦壶》

张红安作品《葫芦壶》

张红安作品《笑口常开》

张红安作品《佛》烙画技艺传承人 张红安
联系方式:139 3822 8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