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秘宝 ‖ 临潼庆山寺

陕西省临潼发现唐代著名庆山寺遗址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陕西省临潼县今年(编按1985年)五月发现唐代著名寺院庆山寺的遗址。在寺院地宫里出土了一批包括青石雕释迦如来舍利宝帐、银椁金棺、盛唐壁画等一百一十多件珍贵的佛教文物。

石雀故事

银叶菩提树
释迦如来舍利宝帐的四角留有孔洞,原本插有银叶菩提树,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的。

庆山寺遗址位于临潼县城东北十公里、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四公里的地方。据吏料记载,庆山寺是隋唐时四十八个名寺之一。这次出土的一块寺碑,记载庆山寺的修建年代是“开元二十九年”,说明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四十四年。

石雀故事

经过发掘清理,发现遗址舍利塔基下是一座座北朝南的地宫。

石雀故事

莲纹方砖
模印烧制而成。纹饰以十二瓣莲花为中心,可分五重。中心花蕊呈八瓣花卉状。莲瓣呈椭圆形,并以线条勾勒。莲纹之外绕缠枝纹一周,缠枝纹外四角饰忍冬叶纹,最外层为乳钉纹。此类方砖在唐代宫殿、建筑遗址中较为常见,应作铺地之用。

宫前石门的门榄和门楣上均有线刻画与浮雕,精美细腻,超过著名的西安大雁塔线刻、浮雕。主室中间是一座高一百零九厘米的楼阁式四方石塔,上镌“释加如来舍利宝帐”八字。攒尖的角檐是四只从未发现过的石刻涂金凤鸟。檐下刻有各种花纹和飞天,塔身四壁为线刻的佛教故事画。这种塔式建筑的石刻宝帐还是第一次发现。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荼毗图
石质宝帐的四面用繁缛细腻的线纹,刻画四幅不同情节的佛祖涅槃故事,分别为临终遗教、双林灭度、荼毗和八王分舍利。图像中佛陀菩萨慈祥庄严,弟子和诸天神情悲怆。线刻的人物轻盈飘逸,衣带如被风吹拂,这种艺术手法与盛唐时期流行的吴带当风画法非常相似。

石雀故事

石雕宝帐是空心的,内放一个长二十一厘米的银椁。椁盖上嵌有珍珠、玛瑙、水晶、宝石等“七宝”,四周辍有珍珠串成的流苏,镶有鎏金菩萨。椁下托以铜质鎏金须弥座。椁内有长十四厘米的金棺。棺外镶有浮雕人物和宝石、珍珠,棺内有两个分别高四点五厘米和二厘米的绿色玻璃瓶。瓶内装有用小米粒大小的白色水晶石制成的释迦牟尼骨灰。

石雀故事

银椁
银椁放置在鎏金铜座上,周身装饰有大量奇珍异宝,繁缛华贵,所用的材料有红玛瑙、白玉、珍珠、玛瑙等各类宝石,即是前面提到的七宝。椁的左右两侧各贴饰五位弟子,这便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他们形态各异,神情悲怆,簇拥在棺椁的四周,与贴饰的菩萨、佛足共同组成佛祖涅槃时弟子依依不舍的情景。

宝帐前一字摆着三件供盘,中间盘中供品是唐三彩南瓜。这一发现打破了过去“南瓜不敬佛”的说法,也是迄今首次发现的食物唐三彩。

石雀故事

两边盘内盛的绿色、黄色玻璃果。

石雀故事

供品中还有铜质人面壶一个,壶腹铸有六个人面浮雕,脸型和发式是古代印度风格。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人面胡瓶
北京大学林梅村老师认为庆山寺地宫出土高浮雕人头胡瓶,器型与粟特鹤嘴胡瓶相同,而腹部六头神像实际上是印度教战神塞健陀(SKanda)像。据印度教神话传说,塞健陀是雪山女神帕尔瓦蒂和印度教主神湿婆之子,以及象头神伽内什的兄弟。塞犍陀诞生后由六位乳母养育,所以长有六个头,也称“六面天”。

石雀故事

忍冬纹鎏金铜高足杯
庆山寺塔地宫还出土有其他重要文物,例如人面纹胡壶、忍冬纹鎏金铜高足杯,以及金棺内的琉璃瓶,它们与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是源于萨珊或粟特地区,体现了唐代器物中浓郁的外来特色。

在地宫和甬道的磨砖砌缝墙上直接绘有壁画,形象生动,可与乾陵陪葬墓道的壁画比美。

石雀故事

卷云团花纹彩绘陶瓶
粉色胎体,外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并撒以金片。器表彩绘淡紫色卷云纹及朱红色重瓣团花纹。

陕西省文物考古界的一些专家初步鉴定,这批唐代佛教文物对研究佛教史,中国古代建筑、绘画、玻璃、雕刻,以及中外关系和科技史,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完)

石雀故事

长安是中国唐代的佛教中心,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玄奘西天取经归国,中国佛教本土化进程加快。唐高宗、武则天执政的半个多世纪,唐代佛教最为繁荣。

石雀故事

观音立像

隋,1973年临潼通灵寺佛教窖藏出土。

临潼是古代长安的东大门,属于京畿地区。高宗武则天时期,就是佛教最为鼎盛的时候,金铜造像的艺术风格集中代表了长安地区造像的艺术水平。

石雀故事

鎏金铜鎏金铜观音立像
隋,1973年临潼通灵寺佛教窖藏出土。

大唐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长安,影响力辐射全国乃至沿海的周边。临潼地处京畿东门,1973年、1984年两次发现初唐、盛唐时期金铜造像五百余尊,数量居历次之冠。

石雀故事

鎏金铜坐佛像
唐,1973年临潼通灵寺佛教窖藏出土。

长安作为中国唐代的佛教中心,得益于十六国、北朝、隋代该地佛法的兴盛与传承。前、后秦高僧道安、鸠摩罗什在此译经弘法,标志长安成为佛学盛地。西魏、北周的都城长安,崇佛氛围浓郁。隋文帝登基后大力复兴佛教,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佛教造像汲取南北、东西所长,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长安风格。

石雀故事

唐玄宗开元盛世以后,长安经历了安史之乱、会昌灭佛、黄巢起义多次劫难,城内郊外寺塔残破,经像毁废,所以临潼发现的佛教遗迹、遗物尤显珍贵。

石雀故事

三彩狮子
在唐朝,三彩造型中,马和骆驼非常之多,而三彩狮子特别稀少。这对三彩狮子是迄今所见制作时代最早、艺术水平最高的三彩动物造型,它的问世一扫唐代帝王陵前石狮四蹄抓地的呆板作风,也是中国出土最完整的一对三彩狮子。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三彩狮子
出土时位于地宫石门两侧,呈护法之势。通身施褐、绿、白三色釉,坐卧于磐石状底座之上,造型生动,线条流畅。一狮俯首含足,憨态可掬;一狮抬足挠痒,双目微闭,怡然自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1955年西安市王家坟村第90号唐墓出土三彩狮子一对,造型与之相似。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铜鎏金莲花

石雀故事

铜净瓶
宝珠形盖钮,盖内连弹性销子。

石雀故事

鎏金银首铜锡杖
上端为一四面方塔。

石雀故事

卷草纹银管形器
以鱼子纹为地,錾刻卷草纹。

石雀故事

弦纹银盒、铜提梁罐
出土时提梁罐内装了12枚开元通宝铜钱。

石雀故事

兽面衔环六足鎏银铜炉
多足炉在北朝时就已出现,造型以五足为主。此件六足铜炉为目前仅见,其兽面形足和足见兽面衔环装饰多见于晚唐时期的五足炉中,为同类型多足炉较早时期的作品。出土时炉内积满了香灰。

石雀故事

铜剪

石雀故事

白瓷盒

石雀故事

白瓷盒

石雀故事

黑釉白瓷钵
内壁为青白釉,有冰裂纹。外壁为黑釉,釉色厚重均匀。口唇部没有釉,露出白胎。1999年西安醴泉坊三彩窑址曾出土181件外黑内白的瓷片,其中有2件于此形制相同的标本。

石雀故事

黑釉陶钵

石雀故事

黄釉瓷碗
底部墨书“宗”字。

匠人快讯致力于行业新闻、专业知识的宣传推介,您可以通过顶端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查询您想要阅读的内容。

投稿请联系微信:yuqi102(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可添加微信),我们将尽快为您发布(免费)。08haobianj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