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封市 八朝古都 石雀故事开封市
  • 匠心传承
  • 人文旅游
  • 特产美食
石雀故事

汴绣

汴绣起源于宋代(960-1127),当时开封作为北宋的国都,称作“汴梁”也作“汴京”,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而刺绣在北宋年间是手工业中一个重要行业,所以当时称作“宫廷绣”的刺绣,因开封古时称汴梁城,所以就有了汴绣之称,汴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五大名绣。皇宫设有“文绣院”,聚集三百多名绣女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刺绣服饰和绣画,所以宋绣亦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当时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乌纱帽、朝靴皆为宋朝刺绣精品。

北宋,商品经济大发展,刺绣成了手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当时,刺绣行业与其他手工业一样,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类。手工业中著名的丝织,刺绣业由政府中少府监掌管。

在北宋初年,天下大定,百业俱兴。在平定后蜀时,得锦工200人,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在京师东京设立了绫锦院来安置他们进行生产。以后,又不断在绫锦院中增加一些浙江、四川、湖州的绫锦工人。这些我国古代著名丝织业发达地区的优秀匠人聚于京师,使东京官营丝织业如虎添翼。绫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工匠人数日益增加,到太宗末、真宗初,已发展成手工业作坊。绫锦院高手云集,产品专供皇室贵族官僚显要享用,也供军队消费和岁时赐予。正因如此,北宋最高统治者非常重视绫锦院的生产,太宗曾亲自到绫锦院“命近臣从观织室机杼”。

京师开封,有着实力雄厚、规模宏大的官营纺织印染业。宋初,官办的裁造院设在利红坊,后迁到延康坊。《宋会要·职官》二九之八《裁造院》中载:“掌裁制衣服,以供邦国之用。初:左藏库有缝造针工给裁缝之役”。载:刺绣,而官工不足,往往求索于民间。应运而生的文绣院,在宋代刺绣史上更是重要的一笔。文绣院成为末官办绣业的代表而载入史册。

文绣院的诞生,记载在《宋会要·职官》二九之八《文绣院》中:崇宁三年(1104年),“试殿中少监张康白言:今朝廷自乘舆服御至于宾客祭祀用绣,皆有定式,而有司无篡绣之工,每遇造作皆委之间巷市井妇人之手,或付之尼寺、而使取值焉。令锻炼织、纫缝之事,皆各有院,院各有工,而于绣独无,欲乞置绣院一所,招刺绣300人,仍下诸路选择善绣人,以为工师,侯教习有成,优与酬奖,诏依,仍以文绣院为名”。

崇宁四年(1105年),开封城中一所以刺绣为专业的“大学”诞生了。文绣院的成立,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刺绣史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如条条江河汇入大海,各路选聘善绣工匠人文绣院授艺,这无疑使全国刺绣工艺得到一次大交流,大融合。文绣院的成立,标志着宋代刺绣又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遥想当年,300绣女云集京师,一起切磋技艺,十指翻动,龙飞凤舞,绣线长长,绣作恢弘,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五彩缤纷。当年,各路选聘的善绣工匠入文绣院授艺,300名绣女云集京师,龙飞凤舞,宋时开封,刺绣之花可以说开遍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人杰地灵的古都又涌现出民间刺绣人才——“百姓绣户”。

徽宗年间,又设了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辈出。

宋代的刺绣在唐代宫廷绣和日用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绣品生产遍布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而开封的刺绣则体现了宫廷绣的最高水平。末代已有相应的绣品生产培训、管理制度。优秀的绣匠的高度集中,把宋绣推向了高潮。据《法密藏》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备精妙,光彩夺目,山水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情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绰约的咳之态,佳者较画更甚。”当时的刺绣欣赏品已和名人书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刺绣工艺的特点,达到成熟阶段。

开封的汴绣亦有名气,清末民初当虽不能与苏湘蜀粤四大绣品各踞天下,究其原因,是清末民初中原地区连年战乱,经济凋敝导致汴绣质量的下滑。而在此之前,汴绣的兴隆时期,它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四大名绣”中任何一种。在开封汴绣雄踞天下时,上自天子的“乘舆服御”,下至东京市民“宾客祭祀用绣”,皆为汴绣。当时的开封城,不但市井间有一支庞大的刺绣队伍,在华严尼寺,两浙尼寺等寺院中,还有一批为数甚多绣技甚高的尼姑绣女。这两支队伍是东京城民间刺绣的主要力量。从北宋政府对外经济交往的项目中可以看出,汴绣成为宋政府向高丽、日本诸国赠送或交换的主要珍品。一百多年中,汴绣是中华国土上技艺最精,价值最高,产量最大,流通最广,影响最强的绣品,是中国的国绣。

汴绣是中国最高起点的刺绣,远在北宋崇宁四年(1105),宋廷特置文绣院,除招收绣工300人之外,又在各地筛选拔尖技师前来任教。这是国家设置的高档次专业机构,也是政府出面主持的一次刺绣技术大汇合,大交流,汴绣犹如站立于巨人肩上,傲视天下,它广采各地技艺之长,将其融为一体,使汴绣水平高于其他刺绣,一时间汴绣领导着、提高着、推动着全国的刺绣行业,促使刺绣行业的大发展。

石雀故事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

北宋初年,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中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官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

北宋末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繁荣的市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东京45里外的朱仙镇。
明清时期,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据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300余家。
清末时,由于朱仙镇河道阻塞,航道不通,木版年画与其他商业都日趋萧条。

石雀故事

民国初期,镇上有40多家生产作坊,2000多人从事年画生产,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生意十分兴拢画店有万通、晋涌泰、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长、万盛、三成义等。

抗日战争爆发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业迁往开封,自此又掀起木版年画繁荣的第三次高潮。当时开封的年画作坊有60多家,主要集中在东大街,西大街、中山路和书店街。著名的老店有汇川、振源永、云记、鸿记、天福利等。

1949年后,开封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机构,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

点击本链接查看朱仙镇木板年画词条详细》》》

石雀故事

 

开封官瓷

一抷素土,一窟窑火,在泥与火的碰撞中,千锤百炼,终成大器。北宋官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在琳琅满目的中国瓷器中,以“极简之美”征服世人。

不涂不绘、不雕不琢、不渲不染,端看北宋官瓷,清籁幽韵,趣雅拔俗,深有“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之感叹。

北宋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至尊和荣耀,时至今日,这种封尘百年的顶级瓷品,又在古城开封重现风采,成为众多文化遗存中的一朵“奇葩”。

石雀故事

旷世佳器 百代沉浮

相传北宋官瓷创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不满于几百里地之外的汝瓷供奉,把汝瓷优秀艺人召集到汴京开封,建造窑炉亲自设计造型。它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唯一一个将窑址建在宫廷烧制的瓷器,也是唯一一个由中国皇帝亲自指挥烧造的瓷器。

北宋官瓷是北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权臣贵要也只能望瓷兴叹。官瓷产量极少、作品寡鲜,加之徽宗在金兵破城之际,为不使自己的艺术心血和创作成果落入金人之手,亲自捣毁窑炉、毁坏神器,使得官瓷现存极少,故而官瓷价值连城。

清代学者陈浏在其《陶雅》一书中道“宋官瓷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意北宋官瓷之稀有罕见。随着其他四大名瓷的遗址先后被考古界发现,而断代了近九百年之久的北宋官窑遗址,却遍寻不遇,至今没有被考古界所发现。

再加之北宋官窑因传世品极为稀少,故而有许多人持偏见怀疑北宋官窑的存在。实际上,北宋官窑不仅有清晰的文字记载,而且还有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等传世品相印证。

南宋文人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一书中写道“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笔记《坦斋笔衡》中也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是最早关于北宋官窑建立的记载。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赵豫州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积极地寻找大宋官瓷在开封的窑址,虽然还没有找到确切的位置,但是现在寻找的范围已经越缩越小,有专家提出大约在开封东郊附近。

炉火纯青 神韵天成

“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由于官瓷的“尊贵”地位,鲜有流入民间,对于北宋官瓷的“复出”可谓是困难重重,仿制难度可想而知。如此精美的北宋官瓷艺术,今人是如何继承和创新,使之再现神韵和魅力的呢?

赵豫州,是古城开封为数不多的北宋官瓷传承者之一,潜心钻研二十余载,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共同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她说,尽管随着烧制技艺不断提升,现在每窑的成品率一般都能达到30%~50%,但精品还是很难烧制。

“十窑九不成”丝毫不夸张。北宋官瓷的制作工艺从拉坯、修坯、沾釉、烧制到最后的检查,每一步都需要烧制者付出全部的精力和耐心。即便如此,这种“火中取材”的技术活儿也不一定能够烧制出旷世精品。

汉代瓷器庄重典雅,唐代瓷器雄浑大气,明代瓷器的浓艳多姿,清代瓷器的繁缛富丽,而宋官瓷删繁就简,抛弃青铜器和玉器上的繁复雕饰。名贵尊华的“紫口”、“铁足”是北宋官瓷的独特风韵。

石雀故事

针灸铜人

北宋针灸铜人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所重新铸造。于正统八年(1443)制成。北宋铜人原件遂被遗弃而下落不明。此外,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也曾铸造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现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具明代铜人,高89厘米,男童形状。清代针灸铜人是乾隆七年(1742),清政府令吴谦等人编撰《医宗金鉴》,为鼓励主编者,曾铸若干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藏有一具,系女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表面有经络腧穴,但造型清代针灸铜人欠匀。中国历史博物馆亦藏有一具针灸铜人,高178厘米,为晚清制造。现代仿铸针灸铜人是南京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合作,于1978年研制的仿宋针灸铜人,现存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是用青铜冶炼浇铸而成,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打开后可见浮雕式脏腑器官,闭合后则全身浑然一体,高172.5厘米,重210千克。1987年河南开封何保仪等人也根据历史文献,铸造针灸铜人一具,以图复原。此外,尚有一些依靠现代科技制作的铜人,并已投放市场。

石雀故事

开封烙画

北宋时期,首都东京汴梁,画家云集,名手如林,郭熙、张择端、王希孟、范宽等画坛巨匠,把中国画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开封不仅成了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成了绘画中心。宫廷画、士大夫画和世俗画相互影响,加上贵族、士大夫及商人市民对绘画的多方需求,使绘画艺术达到空前繁荣与兴盛,烙画也随之达到鼎盛。烙画的题材由原来的简单图案扩大为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兽、花鸟、云龙等;烙画的形式,除传统的杆、牌外,高屏大帷、长卷立轴、斗方扇面等也相继出现,逐渐形成了独具宋韵特色的东京烙画。千百年来,东京烙画在开封及中原地区一直延续下来,建国以来,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创新。

传统的烙画都是根据炭化原理,使用不同的烙铁,合理控制温度,以炭化程度表现物象的色调的,主要色调为浅褐色、深褐色和黑色,这些色调在竹木载体上烙制非常精美,但在人们文化生活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已显得单调。为了继承和发扬烙画艺术,一向酷爱烙画艺术的吕玉河率领他的“宋韵套色烙画院”的同道们,对烙画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的开发了东京套色烙画。

宋韵套色烙画,在传统烙画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汴绣与国画的长处,经过烫烙、着色和特殊处理,不仅保留了烙画的浮雕效果,而且完美的再现了绘画艺术的勾、描、皱、擦、点、线、渲、染等各种笔意。或简淡典雅,或重墨浓彩,山川云海灵动,毛发毫纤毕现,画面生动逼真,人物栩栩如生,不仅立体感增强,色泽鲜艳,而且永不褪色,每件作品都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LOGO2.jpg更多信息小编正在努力为您整理。。。。。。

开封,简称“汴”,古称老丘、汴州、汴梁,是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4个县,总面积626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9.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6.49万人,城镇人口223万人,城镇化率48.9%。

开封地处河南省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省会郑州毗邻,东与商丘相连,南接许昌和周口,北隔黄河与新乡相望,是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城市、郑州航空港区主体城市、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翼。开封自贸区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

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5-6]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开封还是戏曲之乡,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发源于此,拥有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LOGO2.jpg更多信息小编正在努力为您整理。。。。。。

石雀故事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又名五香茶干,是开封市朱仙镇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名吃,属于豫菜系。此菜传说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产,齐宣王赐名,唐朝时传入朱仙镇,成为朱仙镇特产,是唐时贡品之一。明末时,豆腐干的制作名家是朱仙镇王姓“玉棠号”,并成为祖传产业至今。

石雀故事

毛家香油

纯正的小磨香油与机器压榨的香油比起来,

香味更加浓郁,

而且压榨的香油在压榨过程中破坏了芝麻的营养成分,

小磨香油则不然,

多种矿物质和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

都被保留了下来,

所以颜色更为纯正。

毛家香油,

生产的都是百年传统的老字号小磨香油,

以"油清,色红,奇香,爽心"而闻名中外。

石雀故事

毛家香醋

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毛家香醋酿造厂办公室地址位于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的开封市,开封 曲兴镇曲兴村,于2015年03月24日在开封市祥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曲兴工商所注册成立,在工厂发展壮大的5年里,我们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我工厂主要经营食用醋,酱油加工销售,我们有好的产品和专业的销售和技术团队,我工厂属于开封酿酒设备公司行业,如果您对我工厂的产品服务有兴趣,期待您在线留言或者来电咨询。   

毛艳宾13087006559

石雀故事

马豫兴桶子鸡

说到桶子鸡就要先说一说开封的百年老店“马豫兴”,马豫兴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打着他的旗号开的店,大家也许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说到它的全称“金陵教门——马豫兴”就很少人知道了。

从它的名字上看就知道马豫兴其实并不是开封土生土长的,马豫兴的创始人是马永岑,马家原是云南的回民,家势显赫,大致在清朝顺治年间,吴三桂拥兵入滇,马家受到极大影响,于是迁到了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开设了商号“春辉堂”,到了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和清廷之间的征战,金陵处于兵火之中,马家在马永岑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开封。当时在开封开的商号叫“豫盛永”,主要经营南北食货。马永岑针对中原盛产鸡的情况,结合南京鸭制品的加工方法,苦心钻研,以母鸡为原料,不开膛,不破肚,使鸡成为桶状,做出了新的品种--“桶子鸡”。当时就十分受人欢迎,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马永岑又开了新店,起名叫“金陵教门——马豫兴”,教门表示他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时过境迁,今天桶子鸡的做法早已被开封的广大商家所熟悉,有些店的桶子鸡比起马豫兴丝毫不差。

马豫兴桶子鸡以制作精细、选料严格、味道独特而久负盛誉,历经一百多年而久销不衰,现由马豫兴鸡鸭店烹制经营。在原有经营基础上,新增添棕黄光亮、烂中香脆、醇香味厚的烧鸡、桂花板鸭、焖炉烤鸭、五香酱牛肉、熏鱼和牛肉干等商品,为世人称道,享誉古城。LOGO2.jpg更多信息小编正在努力为您整理。。。。。。

LOGO2.jpg更多信息小编正在努力为您整理。。。。。。

开封市

毛伯义,曾用字号:苦墨,墨缘。一九五四年生于河南省兰考县。

书画艺术 103

刘素萍,女,开封市人,1965年出生,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画艺术 66

陈青雷,字农夫,别号布衣,悟墨堂主人,1968年生

书画艺术 63

郭建新,1966年出生,河南开封人,著名画家。

书画艺术 58

郑岚,女,回族,1951年生,开封人

书画艺术 52

胡玉超、曾用名胡现超,笔名:八景。1974年,生于河南开封。

书画艺术 38

侯挥智,1953年生。笔名梅菴,号独善老人

书画艺术 36

魏秀银,女,汉族,1949年出生于兰考县

书画艺术 35

刘学志,笔名:疯道人。法名:源志

书画艺术 34

肖秋成,五十三岁,开封市人

书画艺术 33

闫嬿 女 号嬿丫头 1978年出生 祖籍开封

剪纸艺术 33

汪洋,1973年6月出生,河南开封人

书画艺术 27
返回
1分类
1 其他
1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