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存琳 * 宜兴紫砂
热度:138

石雀故事


郑存琳
1983年生于江苏宜兴,汉族。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江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代表作品:《曼生提梁壶》《大红袍掇只壶》《吴经提梁壶》《八方水洗》《六方石瓢壶》等

主要成就

江苏省陶瓷技术能手

2016年宜兴市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

2017年宜兴市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宜兴市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宜兴市书画陶刻高级研修班导师


人物经历


 【华博大师紫砂园】园主师弟,1983年生于江苏宜兴,助理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宜兴市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宜兴市书画陶刻研修班辅导教师、江南大学弘成奖学金获得者。1999年参加紫砂创作与陶刻工作,初学制壶,精于陶刻,陶刻师承任松佩先生,后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先生指点,所刻陶刻作品刀法娴熟、格调清新、精致灵动,追求书卷气、笔墨韵味,努力彰显文人壶气韵!

    江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函授学历,2002-2004年在江苏省宜兴市陶瓷公司教育中心进行紫砂专业学习,所设计制作的作品颇受广大壶艺爱好者的喜爱,并屡次获各类奖项。书法师承两届“兰亭奖”得主何勇先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书法崇尚二王、赵孟頫等等。作品入选2005年《紫砂艺术典藏》,2006年《陶瓷艺术名人集》、《陶都传人——2014中国紫砂年鉴》等。《陶行天下》栏目2013年为其拍摄专题片《雕刻梦想——郑存琳》。 在“中国书画名家·陶艺家跨界交流活动”中,与唐辉、王平、夏亮熹、徐寿鹏、李江、周雅玲等书画名家合作,完成20多件陶刻部分作品。 

获奖荣誉

《曼生提梁壶》2004年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大红袍掇只壶》2007年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石瓢壶》2009年入选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书画陶刻展。

《方鼎壶》2010年宜兴市美术馆永久性收藏。

《六方石瓢壶》2011获第四届中国(南宁)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八方水洗》2012年入选“首届曼生杯”。

《吴经提梁壶》2014年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六方金杯壶》2015年捐赠宜兴市慈善会。

从艺经历

少年时代的郑存琳,性子沉静,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书法画画上,且极富天分。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他亲睹了—个老者拿着刀在紫砂壶上镌刻。这种以刀代笔的表现形式,深植于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将来也能在紫砂壶上刻字画——这成了这个十几岁孩子内心最坚定的梦想。为此,郑存琳不惜放弃学业,跟着父亲拜了师傅,从最初级的“挑砂”开始练起。他说,要学陶刻,就要先练习手上的劲,并且懂得灵活运转。那段时间,郑存琳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几小时不间断地挑砂。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少的郑存琳,在恩师的严苛教导和父亲的良苦用心下,更坚定了自己要做好陶刻的决心。他在情趣意味上追求极古朴,明清的文人情怀,寥寥几笔,或轻描淡写,或畅快写意,看不出一丝功利与媚世。但是,他在技法上追求创新,各种其他镌刻领域的工具、技法,他都敢于大胆巧妙地运用于紫砂上。传统与非传统相互碰撞,又慢慢融合,最终浑然—体。这是郑存琳自己的陶刻理念。可以说,紫砂陶刻是赋予陶艺作品第二次艺术生命。—件优秀的陶刻作品,功底断不可少,但写神才是关键。郑存琳稍有闲暇便查阅资料,观习字画,把玩名壶,沉思创作。其作品入选2005年《紫砂艺术典藏》,06年入选《陶瓷艺术名人集》,及之后每年的《紫砂名人集》,近来颇受国内外紫砂壶收藏界的好评,作品亦多次获得全国大赛奖项。他是继往开来的追梦者,也是佳作纷呈的高产者。

匠人来自:(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详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发掘整理推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并为之打造广阔的展示平台。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费查询平台收录匠人的联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艺师、民间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参与(下图二维码)。

平台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录匠人可免费补充资料)

      匠人请识别二维码(长按二维码识别)

     08haobianji.jpg

 

 

 

关注公众号浏览平台(长按二维码识别)

石雀故事

 

匠人请务必点击曝光板查看平台最新曝光及公告内容。

严禁盗用平台资料生成链接、镜像,一经发现,平台绝不姑息,将在平台以及合作媒体进行曝光,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责。baoguangban.jpg

免责声明:

涉及交易务必选择具有第三方担保性质的平台。

石雀故事不承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