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源的瓷绘艺术

张源源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手指在瓷上进行绘画创作,经过十余年的历练与创作,其指画作品日臻成熟,形成了清新、雅致、大方的作品风格。其创作的作品着力在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契合点,营造出一种现实与梦幻融合的情境,意在表达一种高雅浪漫的韵味。

浓墨淡指勾勒千百遍,指画人生书意醉千年,十余年指画专研,让一朵朵牡丹在瓷器上盛开,指画与工笔,粗犷与细腻,淡墨淡彩赋予陶瓷别样精彩。在张源源的“源创工作室”里,我见到了他的指画作品,有花草、动物也有人物,形象丰富,画风不拘一格,多是白瓷彩绘。作为淄博陶瓷艺术界有着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背景的陶瓷艺术大师,南北方的陶瓷文化和技艺对张源源独特的指画技法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张源源告诉我,手指画是上世纪90年代由景德镇的陶瓷大师首先运用到陶瓷作品创作上的,但是由于掌握这门技艺的大师有秘不外传的传统,外人想要掌握它非常困难,张源源只得自己琢磨其中奥秘,经历了无数失败,十多年间,他逐渐总结出了指画的绘画手法,“通过灵活的五指及手心、手掌把多种颜色在陶瓷表面通过手指的弹性挤压、涂抹使颜色自然过渡及变化。同时手指在作画时留下的纹理与花草树木、石头及人物衣纹的纹理有神似之妙,颜色在绘画的同时使其自然融合变化丰富,其艺术感染力在不经意间展现。”来到淄博之后,又结合北方的注浆、倒模、贴花、烧成等工艺,形成了南北融合的指画艺术陶瓷。


张源源研究指画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他将自己的指画艺术作品按风格划分为四个阶段,他告诉记者:“以画牡丹为例,初期只是用普通的手法画花瓣、分叶子,也就是控制手法和色调的阶段,这是第一代风格。第二代,通过反复的写生,丰富牡丹花的品种形象,下手更为精准。第三代,融合了描写牡丹的众多诗画,赋予牡丹以新的形象。而我近期的作品,层次更为丰富,将牡丹花的花蕊、花杆以及花叶走向等描绘得更为细致讲究,注重了文人画的韵味,力求让观者在观画之时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第四代风格。”张源源表示,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指画的技法也不尽相同,需要在未来不断探索。




张源源
字一淼,1980年生于青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专业。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2001年入景德镇学院,攻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师从刘升辉、余少石、王安维、陆涛、章朝晖等学习新彩、粉彩、古彩和青花,主攻人物、花鸟等;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俞军教授研习窑变色釉及综合装饰。2003年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攻读陶艺专业,师从罗晓涛、李磊颖、赵兰涛、张婧婧对传统绘画、现代陶技艺技法及应用融会贯通;2006年加入“景德镇三宝陶艺村”陶艺工作室,师从陶艺家李建深研习现代陶艺,对泥性的理解和创作手法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乔希儒为师研习陶瓷绘画和陶瓷造型、陶瓷画面设计。其作品清新、雅致、大方、着力在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契合点,营造出一种现实与梦幻情境,意在表达一种高雅的、浪漫的韵味。
展览与获
2010年获得“山东省杰出青年陶艺家”荣誉称号
2011年获得“淄博市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3年9月荣获“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3年12月被选举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
2008年瓷板画《和》,获第三十四届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
2010年作品《鱼跃龙门》,获山东省陶瓷琉璃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优秀奖;作品《小资》入选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
2011年《天香》在“华光杯”第三十七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评比中获金奖,《齐鸣》荣获“创意淄博”2011年工业设计大赛金奖;《雨露探春》在“华光杯”第三十七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评比中获银奖,荣获“创意淄博”2011年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
2012年《梦幻》获第三十八届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获2012“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金奖,《时来运转》获2012“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银奖,《齐鸣》系列餐具获第三十八届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铜奖,《齐鲁》获第三十八届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铜奖,《梦幻》在全国“华光杯”工艺美术评比中荣获铜奖
2013年瓷板画《时来运转》荣获山东省第三十九届创新评比金奖,《妃子笑》餐具荣获山东省第三十九届创新评比金奖,瓷板画《晨曲》荣获山东省第三十九届创新评比铜奖,陶瓷指画《春意浓浓》荣获山东省第三十九届创新评比铜奖,《万里长城永不倒、玉树人民心连心》被中国历史陶瓷博物馆收藏,《时来运转》四条屏瓷板画2013年被中国陶瓷馆收藏,《年年有余》等三件作品于2012年8月在荣宝斋拍卖公司拍卖
2014年4月在广州举办当代陶瓷艺术家“艺术.财富《从瓷开始》”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