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 烙画技艺
热度:329

石雀故事

李月,受益于孙克刚、刘栋等老一辈艺术家,历经多年的潜心钻研葫芦烙画工艺,攻克了烙画葫芦不可盘玩的技术难题.烙画作品在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各大民间艺术上博览会上屡次获金奖,曾受到国家及市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好评,中国文联主席冯骥才、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秘书长法格尔对其作品给与高度赞誉。


现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天津民俗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天津市民协葫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工艺美术学会葫芦专业高级顾问。

葫芦艺术专业评委。

美院客座教授。

文艺新星优秀艺术家,

今晚人文艺术院签约手工艺师,

中国天津市妇联编制协会主任。

天津市河北区民协副主席。

民盟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会-手工专委会副主任。


多次参加达沃斯论坛代表中国天津艺术家展示中国葫芦文化,作品做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

本人被隆顺榕制药厂聘请为“艺术大使”, 多次参加电视台拍卖活动,所得善款通过慈善协会全部捐助希望小学。《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均有过专题报道。

作品均收录于《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中。

作品被邮政制做为邮票首日封,贺年卡等全国发行。

李月葫艺将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技艺赋予与时俱进的艺术生命。在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又结合了现代审美情趣,形成现代人喜爱和把玩的艺术品,并成为中外收藏家、艺术家青睐的葫芦艺术精品,作品被国家选作国礼推荐,作品被葫芦博物馆永久收藏。

李月,发蒙于外祖母所传授的山西剪纸、绣片手彩。自幼酷爱并执著于民间传统艺术。近十年刻苦研究,将其曾涉猎的工笔重彩绘画、民间虫具、陶艺、编织等诸艺术门类,法而能化,集葫艺一项,从累年积累的传统纹样中求新创意,总结归纳出“以辅饰烘托主纹”、“以退晕表现关系”、“以陪衬表现主题”的手法,并成功地处理了“葫芦皮色美与烙画艺术涵量”、“二度(空间)与三度(空间)”、“ 民间与文雅”及“借鉴与入化”等显现烙画与葫芦特旨的关系,形象细腻传神,线条流畅舒美,布局工巧,突出了“精”、“细”、“美”的特色。尤其擅长微型葫芦烙画,其作品技艺精湛、神形兼备,广泛吸收其他门类微雕艺术之长,结合葫芦烙画特有的艺术手段,进而形成“李月葫艺”独具的古朴大方、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

葫芦,谐音“福禄”。古人认为它是吉祥物,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葫芦制作工艺品从明朝起即有文字记载。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供皇家赏玩的御用珍品。当时采取的“火烩工艺”将葫芦的木质材料与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相结合,运用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在葫芦光滑坚硬的木质表皮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作品,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和国画渲染的效果,表现力非常丰富。烙画艺术使葫芦登上了艺术殿堂,成为一种集拙朴自然和高雅精美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更是馈赠亲朋好友之上等佳品。

李月葫艺将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技艺赋予与时俱进的艺术生命。李月的正名之作“祝寿图”、“招财进宝”、“福禄寿喜”、“百子报春”、“酒仙”等葫艺作品,立意新颖、手法变通、在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又结合了现代审美情趣,形成现代人喜爱和把玩的艺术品,并成为中外收藏家、艺术家青睐的葫艺精品。


石雀故事石雀故事石雀故事石雀故事

 

匠人来自:(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详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发掘整理推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并为之打造广阔的展示平台。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费查询平台收录匠人的联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艺师、民间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参与(下图二维码)。

平台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录匠人可免费补充资料)

      匠人请识别二维码(长按二维码识别)

     08haobianji.jpg

 

 

 

关注公众号浏览平台(长按二维码识别)

石雀故事

 

匠人请务必点击曝光板查看平台最新曝光及公告内容。

严禁盗用平台资料生成链接、镜像,一经发现,平台绝不姑息,将在平台以及合作媒体进行曝光,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责。baoguangban.jpg

免责声明:

涉及交易务必选择具有第三方担保性质的平台。

石雀故事不承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