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海
*
泥塑技艺
热度:1613
崔海海,汉族,1981年出生在佳县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崔家畔村。崔海海名字中的“海”是大海的“海”,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是想让他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阔,将来能够走出小山村,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但是,天意弄人,他从小山村往外面世界走的步伐太沉重,道路也太坎坷。
命运在崔海海两岁的时候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1983年,家境贫寒的崔海海高烧不退,加上交通不便没钱治疗,病情严重耽搁,导致小儿痳癖,使得左腿肌肉萎缩,造成终身残疾。残疾,对于还没开启绚丽人生的崔海海来说,意味着求学的艰难和生活的无着,但是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人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能让家中其他兄弟姐妹上学,也减轻家庭的负担,16岁中学后,崔海海便辍学步入社会打工,帮助父亲共同撑起这个清贫困苦的家。
崔海海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2001年,崔海海机缘巧合认识了木雕大师郑建兴,初次接触到雕刻艺术,便深深为之着迷。经过几个月的观察,郑建兴大师被崔海海的执着和真诚打动并正式收他为徒。由于多舛的命运,崔海海分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更由于对木雕的痴迷,他在学艺期间加倍努力跟随师父学习各种雕刻技艺。手指无数次被刻刀划伤,一个造型无数次的思考改进,甚至连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琢磨。
柏拉图说:“人要有一种伟大的欲望,还要有能够实现这种欲望的技能和坚忍。”在学艺期间,崔海海无数次告诉自己,必须有超越常人十倍百倍的意志,付出常人千倍万倍的辛苦,才能对他的亲人朋友说:“我能行!”五年学艺,众多困难无法阻止崔海海对雕刻的执着追求,最终赢得师傅的认可。雕塑,让内向封闭的崔海海第一次有了自信,让他觉得,他和正常人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作出好作品。师傅说崔海海是他最得意的徒弟,也是师兄弟中的佼佼者,但是崔海海却知道,学海无涯,他的艺术之路才刚刚起步。
24岁,崔海海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与一个善良的女孩武春艳组建了小家庭,妻子为了崔海海能专心创作,默默地承担起一切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遇到困难妻子总是鼓励他,使他在艺术钻研的道路上有了更多时间和更好的环境去追求自己艺术的梦想。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崔海海在雕刻艺术上有了更深的造诣。
苦难的人生经历,自身残疾的缺陷,使得崔海海对艺术的感悟有了更深的变化,对艺术的真谛有了新的认识。具有艺术天赋的他想用养育他成长的大山之土去诉说他内心的世界,25岁那年,具有深厚木雕技艺的崔海海尝试用泥巴去表现他对艺术的感悟。
从此,崔海海进行了长达8年的心与泥巴的碰撞。他一直在对传统泥塑的体悟和对现代泥塑形式的探索中积极寻找自我风格的表现方式。对于当前大众心理的精神诉求和审美需要做了许多探索与研究,在传统泥塑造型里吸收营养,融入现代审美和理念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崔海海有着极强的造型能力和明确的艺术追求,他的泥塑作品具有厚重的黄土文化气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韵味。作品内容涉猎广泛,除隐喻吉祥幸福的传统题材外,更关注现实生活和自身对生活感悟。儿时的记忆、曾经的玩伴、身边生活、古老的传说及自己的亲人都成为他泥塑艺术的表现主题,不拘一格地创作出带有时代气息独具特色的泥塑语言,并在造型外更给人以更多的对生活本身的思索和感悟。
虽然崔海海身体残疾,但是他靠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自我,超越了常人。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止艰难的跋涉。在多年不断努力下,崔海海创作出大量经典泥塑木雕作品,在国内外深受大家的喜爱,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他的事迹,多件泥塑木雕作品在全国获得大奖,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2018年评为佳县传统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陕北泥塑艺术大师。
现为:
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榆林文化产业协会会员,
榆林市青年艺术协会理事。获得奖项:
作品赏析: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作品
崔海海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