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世民 * 剪纸艺术
热度:423

石雀故事

牛世民,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极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已先后开发出叶剪、皮剪、革剪、布剪和羽毛剪等十多个品种;

近年来他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民间艺术博览会,其多幅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海外人士广为收藏,尤其是他在2007年应邀赴澳门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在当地引起轰动。

谈起当初是怎么走上剪纸艺术这条道路时,牛世民说:当年,牛世民的姥姥在当地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剪纸艺人,老人还有一手绝活:可以用双手同时进行剪纸。

那时,牛世民的姨姨就是跟着母亲学会了剪纸,手艺也很不错。牛世民在很小的时候到姥姥家去,也时常被那满屋子墙壁上的剪纸所吸引住。

当时,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张1米见方的“猛虎”剪纸,那大老虎的形象在姥姥的剪刀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唯妙唯肖。也就是从那时起,牛世民就生出一个愿望:自己再长大些也要学剪纸,有一天也能成为像姥姥那样剪纸手艺很好的人。

遗憾的是,等牛世民长到七、八岁时,他的姥姥已去世了,于是牛世民就开始跟着姨姨学剪纸。

牛世民的家距离姨姨所在的村子有5里地,每到星期日,牛世民就到姨姨去学剪纸。姨姨先是为他做示范,继而给他一些剪纸“样儿”让他照着剪,并不时地给他指导。

平时放学后,只要有空闲时间,牛世民就用废纸来练习剪纸。就这样,牛世民一直学到了上初中。期间,他的剪纸技艺长进很快,可以说和姨姨不相上下。

牛世民中学毕业后,在家务农的同时,他一直也没中止对剪纸艺术的追求与探索。2006年秋,有一天,牛世民看到柿子树上落下的一片叶子被虫子咬了一个洞,于是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剪纸这种传统的技艺应用到叶子上来呢?就这样,他就开始了对叶剪的尝试。

搞叶剪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叶子干了就特别脆,根本没法剪。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尝试了很多方法,后来发现对叶子进行一番化学处理后,叶子变软些就比较好剪了。

牛世民最早在叶子上剪出的是昆虫,笔者看到,在那些昆虫叶剪上有一些小圆洞,他说这些洞就是虫子蛀的,他在这些小洞旁边剪出一只小昆虫,与虫子蛀的小洞相呼应,以此把天然与艺术相结合,从而达到“天艺合一”的境界。

此后,牛世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陆续开发了皮剪、革剪、布剪和羽毛剪等十多个品种。

近年来,牛世民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民间艺术博览会,他凭借高超的剪纸技艺,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因此他也逐渐在当地有了名气。

除了县委宣传部授予他“优秀民间艺人”光荣称号外,2007年他还被省文联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光荣称号,2008年6月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极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光荣称号。

现在,牛世民作为无极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觉得自己肩头上的担子更重了。谈到如何发扬光大无极剪纸这个话题时,牛世民说得非常实在:“一方面我想再开发出几个新品种,像在‘铁剪’、‘铜剪’、‘木剪’等方面尝试一下;另一方面我想再多培养一些骨干力量,多出些高档作品,让剪纸作品的出路更广些。”logo.png作品赏析: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石雀故事

牛世民 作品


牛世民


石雀故事

 

 

匠人来自:(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详情

logo.png石雀故事致力于发掘整理推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并为之打造广阔的展示平台。

在石雀故事您可以免费查询平台收录匠人的联系方式以及作品, 如果您是工艺师、民间匠人,您可以添加微信yuqi102参与(下图二维码)。

平台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向您索要任何作品。(已收录匠人可免费补充资料)

      匠人请识别二维码(长按二维码识别)

     08haobianji.jpg

 

 

 

关注公众号浏览平台(长按二维码识别)

石雀故事

 

匠人请务必点击曝光板查看平台最新曝光及公告内容。

严禁盗用平台资料生成链接、镜像,一经发现,平台绝不姑息,将在平台以及合作媒体进行曝光,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责。baoguangban.jpg

免责声明:

涉及交易务必选择具有第三方担保性质的平台。

石雀故事不承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