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
*
宜兴紫砂
热度:1
曹寅
1974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汉族。毕业于上海大学工美专业。 著名紫砂陶刻艺术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先生入室弟子
师从著名书法家郝庆祥教授
从艺经历、恩师评价
(师从著名书法家郝庆祥教授)
紫砂陶刻艺术的未来之星 — 曹寅
如果是在四年前,可能了解曹寅的人很少,然而今天,在紫砂壶之都的江苏宜兴,曹寅这个名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同时也被更多的业内人士看好。这,不仅仅是由于他去年正式拜在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的门下学习陶刻,成为谭大师的入室弟子,而是由于他谦虚诚恳尊敬师长的品格,刻苦进取和坚忍不拔的风采,努力探讨和永不止步的精神,使得他在紫砂陶刻工艺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曹寅,江苏徐州人。本名曹曾杰,号大寅,从南京来至上海在上大工美专业学习,毕业后留在上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了紫砂壶,壶上精美的书画铭刻如此精湛深深的打动了他,使他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到宜兴,开始了他的紫砂壶制作和紫砂陶刻生涯。
在宜兴,一个人举目无亲,想在这个由最优秀的人群组成的码头上站住脚,并非一件易事。经过了解,他知道,光凭借自己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向那些在紫砂壶制作行业里取得卓越成就的行家里手学习求教。根据他本身的条件和他自身的喜好,他开始慢慢地接触许多师傅们, 在参加宜兴首届陶刻比赛中有幸得到陶刻工艺大师谭泉海先生的垂青。谭泉海先生的艺术特点是书画功底扎实,笔道线条精熟、流畅;刀法精准,硬朗,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很少有像前辈大师陈曼生那样的以三角底为主的刀刻法。他多以本地的自然人文为题进行系列创作,双刀法,刮底手段把握的非常准确,善空刻,表现主题以文人化、文入画为主,山水人物,尽收壶上。曹寅因为有着良好的美术绘画技能,他所画的山水、人物、动物十分生动。他很注意自己笔下所表现的人物和动物的神态、表情以及环境,他都尽可能表现的十分传神。2009年,曹寅创作的紫砂大盘陶刻《风云岁月》,把一头雄狮的威猛的眼神和披洒的毛发刻的一丝不苟,当他把这件作品呈上给谭泉海大师的时候,谭大师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自此,他开始了正式向谭大师拜师学艺的漫漫长路。
曹寅常说,“恩师治学严谨,为人和谒谦逊,对艺徒关爱有加。教授我们陶刻技法,对各种造型陶坯结合的画面布局、人家、山水楼阁的刻画等都毫无保留,坦诚相传。”于是曹寅经常去谭大师家“交作业",请恩师指点,谭大师每次都不厌其烦的给予比划讲解,进行批改,还手把手的教他处理画面帮他拟定主题和内容。然后带他到自己的工作室拿出一个陶坯,执刀空刻,并一边刻一边有序的讲解,传授陶坯如何与构图相匹配。每一笔,每一画,每一刀,他站在大师的身后仔细的看,认真的听。在那流畅的次序里,娴熟而犀利的刀法中,一气呵成,浑然天造。继而再陪恩师回到茶室,讲述心得体会。在师徒俩的谈话中,往往涉及历史、文学、艺术生活,并每每提到师公任淦庭大师,教导他要学习传统,且要从传统中走出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语言。因此,曹寅放弃了在宜兴挣大钱的机会,专心向谭大师学习,回到自己的工作室,他就一头扎在一大堆紫砂陶坯中,进行实践,体会恩师的理论教诲,深有所悟。有时师徒二人正在饶有兴致的说笑交流,师母师姐就在厨房和声叫道:你们俩也该休息一会了,开饭啦!他们俩也和声道:好,来喽!大师及家人对他的恩泽,使他感觉到自己并不像是外乡人,更是自家亲人。这,是动力,也变成了压力,曹寅变得更加勤奋了。
在曹寅走上紫砂陶刻艺术的道路上,有两个人是十分重要的。
海军大校梁荫众教授是一位古文字学、金石学、篆刻学的专家,向曹寅教授了我古文字的发展演变史,金石篆刻技法及章法,教他在方寸之间容天地的哲学理论,使他在陶刻领域及其他方面获益匪浅。
我是他的书法老师,在为人处世之道方面也向他灌输了我的思想,要想在艺术上道路上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做到学会“耐得住寂寞”。为了教他上掌握书法要领,常常反复为他演示,并授以民国时期出版的《洛神赋》、《孝女曹娥碑》珂罗版字帖,简明扼要地讲解如何布置篇幅,抑扬顿挫的笔法怎样掌握,字架结构如何布控,字、行、幅之间如何抑扬穿梭,长短、粗细、大小怎样搭配。
正是由于这些德高望重的先生们的教诲,加上曹寅自己辛勤刻苦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成果。他现在的陶刻装饰艺术,师承了谭泉海大师的双刀法,通过学习、摸索和实践,遵照师训,创造掌握了多种刀刻技法,重传统,不泥古。目前他所掌握的技法如双刀、侧刀、迟刀、切、喙、踢、刮等多种技法,结合刚柔、轻重、虚实,加以篆刻刀法入法,刀法精湛多变,真正达到了以刀代笔的境界。
郝庆祥
著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