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市 孔孟之乡 石雀故事济宁市
  • 匠心传承
  • 人文旅游
  • 特产美食

首批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推荐名单公布,共89项,涉及12大类别,包括纺染织绣、编织扎制、雕刻塑造、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名单中,济宁共有7项目入选,分别是:



鲁锦织造

石雀故事

鲁锦是山东的纺织品,系用彩色棉线分经纬织造而成,因其上的几何图案绚丽似锦,故名“鲁锦”,在鲁西南俗称“土布”、“粗布”等。鲁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菏泽两市及周边地区,其中尤以鄄城县和济宁市的嘉祥县为代表。

石雀故事

鄄城县鲁锦约始于元代,清代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县)的鲁锦曾被用作贡品。鄄城县鲁锦用色线交织成各种几何图案,并通过几何图案的平行、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图案精致古雅,色彩绚丽,品种繁多,质地细密,舒适耐用。其独特的手工提花织造工艺和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与山东其他地区的手工织布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石雀故事

在漫长的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鄄城农家妇女不断创新、改进鲁锦织造工艺,逐渐形成现代鲁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于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显精细的独特风格。鲁锦过去多用作嫁妆,大大增强了当地婚嫁民俗的喜庆意味。

石雀故事

嘉祥县早在春秋时代便产桑蚕,纺织业十分发达。元代以后,棉花在山东大面积种植,嘉祥人民将传统的丝织技艺应用于棉纺织技艺,形成民间棉布织锦。嘉祥县鲁锦织造技艺共有72道工序,经线、闯杼、掏缯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嘉祥县的鲁锦织造能够染成22种色线,织出两千种左右的图案。嘉祥县鲁锦图案美观,种类繁多,寓意吉祥,且采用天然原料,纯手工织造,舒适、环保,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嘉祥石雕

石雀故事

嘉祥石雕雕艺精湛,风格奇异,是历代官府向朝廷进献之贡品。新时代的嘉祥石雕艺人对传统的石雕工艺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吸收了木雕、玉雕等技术之长,运用高科技手段,嘉祥石雕以当地盛产的天青石为主要原料,辅以大理石、花岗石、汉白玉等石料,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品种繁多。他们集采石、创作、雕塑加工为一体,产品除传统的石狮、麒麟、石碑、石桌之外,目前主要以龙亭龙柱、大型牌坊为主,形成了传统雕刻和现代雕刻两个大类、十大系列、近千个品种,可谓品种齐全、种类繁多。

嘉祥石雕的雕刻技法

石雀故事

圆雕、浮雕、透雕、线雕、平雕、影雕等。圆雕,就是立体的雕刻品,以各类人物与动物雕像为主;浮雕,因图像造型突出于石料表面而得名,是半立体的雕刻品;透雕,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景部分进行局部或全部镂空,称为透雕;线雕,就是用线条来勾勒出图像或造型的雕刻品;平雕,就是将图像以外的部分铲平剔下,图像作平面的凸起的雕刻品;影雕,是运用黑白成像的原理,在磨光的黑石上进行雕刻,具有摄影的逼真效果。

嘉祥石雕的工艺流程

园林类:确定尺寸→设计图样→选择石材→雕刻制作。

人物塑像类:创作泥塑小样→做泥塑大样→根据成品尺寸选石材→雕刻制作。

动物类:根据成品尺寸选定石材,直接进行雕刻。

石雀故事

嘉祥石雕雕刻制作的工序

开荒。将粗坯凿去多余部分直到粗具轮廓的过程叫“开大荒”。进一步打出体面结构和基本形的过程叫“开中荒”。一般打到离形体约1厘米左右时叫“开小荒”。三者在整个雕刻过程中交替进行,开荒中除掉的多余材料叫“荒料”。

打细。即将“开荒”后剩下的多余部分去掉,重点刻画形象和找准形体的起伏结构等细微变化,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的重要阶段。

打磨。即在经过打细的石雕上,用研磨材料进行打磨、抛光,以获得石材所特有的材料美,使作品增添光彩。但不是所有石雕都需要这一工序。

自古以来人们就以“石”倍受崇拜,将其雕琢或赏识出来,就更富灵性。为此有人曾说:“山有石则奇;水有石则秀;园有石则美;家有石则安;室有石则雅;人有石则旺;业有石则兴……”,嘉祥石雕能够闻名遐迩,不仅仅是几百上千代人的努力,更是因为嘉祥人怀揣着一颗勇于坚持、勇于创新、满怀热情的心,对于这座石雕城的人来讲,石雕不仅仅是一颗石头、一座雕像、一架牌坊,他们传承的一份艺术,一份不辱使命的执拗,一分敢于创造世界的信念。

石雀故事

近年来,嘉祥石雕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全县已拥有石雕专业村16个,大小石雕企业136家,从业人员2.6万人,石雕产业已成为嘉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2008年,嘉祥石雕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曲阜楷木雕刻

曲阜楷木雕刻是山东省古老的地方传统雕刻艺术之一。迄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其原材料源于曲阜孔林独有的珍稀植物楷树。史载:孔子门人子贡为楷雕创始人,他用楷木雕刻的其师孔子、师母亓官氏的两尊圆雕坐像,已成千古传世之宝,现存于孔子博物院内。孔林中的“子贡手植楷”就是其珍贵的历史遗迹。相传孔子辞世后,他的弟子子贡,为恩师庐墓六年,并从外地移来奇木植于墓旁,以寄托哀思,后人视子贡为尊敬师长的楷模,楷树属稀有树种。树龄达千年以上,此木坚硬,木质细,呈金黄色,故有“软黄金”和“南檀北楷”之美誉。

石雀故事

产地历史

曲阜是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的故乡。曲阜作为圣人之乡,礼仪之邦而名扬四海, 曲阜楷木雕刻是曲阜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为曲阜“三宝”(楷雕、碑帖、尼山砚)之一。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技艺精湛,品种繁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特色

曲阜楷木雕刻经历代艺人们的辛苦创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法正宗,形神兼备,刀法古朴简约,浑厚精细。楷雕技法分圆雕、浮雕、透雕和镂空雕。楷雕的制作工艺计有十几道之多。楷木雕产品也由原来的“寿杖”、“如意”几个品种发展为孔子像、各种人物、花鸟走兽和文具等近百个品种。如意图案有龙、凤、蝠、鹿、鹤、八仙、三星等题材,寓意好运当头、幸福吉祥。头为灵芝祥云状,通体雕花、浮雕、透雕、镂空雕等众多雕刻技法,交叉使用。作品赋有神韵,行乎自然、高贵典雅。

石雀故事

发展进程

历史上,曲阜楷雕历来是孔府象征吉祥如意的装饰品,其上乘之作是孔府向历代皇帝进贡的贡品和馈赠达官贵人的礼品。光绪十七年,山东巡府张汝梅,献给太后的寿礼就有两架如意:一家如意刻八仙贺寿、群仙各异栩栩如生,另一架刻百子祝寿,细致处细若发丝,神态和蔼可亲,被称为绝迹。 [2]  新中国成立后,楷雕佳品多次参加全国及世界工艺美术大展,均获大奖。1984年,楷雕“八仙如意”被国家外事部门选定为国家主要领导人出访礼品,为国争光。曲阜楷雕已成为一种尊贵、高雅、吉祥、和谐的象征。凡来曲阜旅游观光者,多选购一些楷雕艺术品,或收藏观赏,或作馈赠礼品。曲阜楷雕受到了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赞誉。这些都充分体现和证明了曲阜楷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石雀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人物简介

曲阜楷雕这株东方艺苑中的奇葩,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显示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曲阜琉璃瓦烧制技艺

曲阜鲁城大庄琉璃瓦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日前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中,曲阜鲁城街道的大庄琉璃瓦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非遗项目,为全街道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石雀故事

据介绍,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于2013年启动,今年文化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国各地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最终确定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目147项,山东省共有17个项目入选。公示名单显示,本次推荐的项目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及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别。

石雀故事

据了解,大庄琉璃瓦制作技艺是用当地粘土塑型、挂釉,进而烧制的用于宫廷及庙堂装饰的多彩琉璃瓦当制造工艺。该厂由明武宗为朱氏窑户特赐的“裕盛公窑场”演变而来,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采用朱氏传统工艺,其系列品种主要有宝顶、大吻、屋兽人物、方脊、沟头滴水、连砖。琉璃艺术品有望君归、菊花、荷花、水草、松竹等、集宫廷建筑和庙堂建筑的富丽堂皇、庄重威严为一体,成为宫廷建筑和庙堂建筑的标志性特征。

石雀故事

1008年,宋大中祥符年间,朝廷下令把山西朱氏窑户的长支迁至曲阜城西,设窑场烧制黄色琉璃瓦,以满足曲阜孔庙扩建之需,琉璃瓦制作技艺开始在曲阜传播。

石雀故事

1512年,明正德七年,明武宗特赐朱氏窑户为“裕盛公窑场”,朱氏制作技艺得以世代相传。1949年,原“裕盛公窑场”改为“曲阜琉璃瓦厂”。朱氏第十二代孙朱玉良、朱玉海为琉璃瓦制作技艺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该技艺比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的手工烧制工艺,对于古代建筑装饰材料的研究、利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可知借鉴的技术参数,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

技艺厂家推介:(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拓片制作技艺项目

千百年来,一提到文房四宝中的“墨”,人们会很自然想到黑色。是的,墨是指黑色的液体或固体。拓片,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也是用黑色的墨汁来制作完成。

石雀故事

拓片-----越来越少的手工制作,这是现代雕版印刷和丝网印刷,无法替代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一张好的拓片,不仅要墨色匀称,字迹图案清晰,而且拓片背面也不能有漏墨现象。

拓片制作,听着看着都挺简单,其实,每一步都不容易。制作拓片对温度要求很严,一年四季只有春秋可以制作,太热太冷都不太好。而且,最难的就是铺设宣纸,经过浸泡的宣纸,稍微用力不均匀,就会被扯破。就算你铺好了,空气排不好,宣纸和碑体依附不牢靠,上墨还没有均匀,宣纸就会翘起,造成前功尽弃。就算你铺好了宣纸,宣纸的湿干润燥,上墨所用的力度,全凭经验和感觉,不像数学家和科学家那样精准。之所以,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拓片制作,也许就是这,简单而又难以把握的技艺吧。

石雀故事

生活中,每项技艺的传承,都离不开热爱和追随。细心的岁月也会来证明,每一个传承者的无怨无悔。

石雀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济宁市的旅游景点(网络采集)



 

石雀故事

济宁市人民政府

 


 


石雀故事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石雀故事

济宁市公安局



石雀故事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



 

石雀故事

1.玉堂酱菜酱黄瓜

色泽鲜亮,回味清香,采用风味独到的天然面酱,汲取180天日晒精华,不仅色泽鲜亮且有浓厚酱香味。古法制作,记忆悠长,玉堂酱菜,秉承传统公益,一颗颗酱菜,似乎还能品出300年前的风味与故事。

石雀故事

2.微山湖天然荷叶茶

由荷叶炮制而成,具有分解脂肪、消除便秘、利尿三种作用,是中老年朋友以及希望保持身材苗条的女士最理想的选择,过年吃的油腻了记得来杯荷叶茶。

石雀故事

3.金乡大蒜

金乡大蒜年均产量60万吨左右,大蒜出口合格率在9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 70%以上。园葱年均产量50万吨,远销日本、美国等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大市场。金乡大蒜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92年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白皮蒜类唯一最高奖;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

石雀故事

4.孔府家酒

孔府家酒是沿袭当年孔子及孔府家用酒坊的历史发展起来的。孔府家酒素以三香(闻香、入口香、回味香),三正(香正、味正、酒体正)而著称,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酿酒历史。

石雀故事

5.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役肉兼用。体躯高大,前躯发育好,肌肉发达,体质结实,结构匀称,适应性强,皮薄,产肉率较高,肉质良好,膘肥肉嫩,肌纤维细,大理石状花纹明显,肉质鲜美。

石雀故事

6.微山湖松花蛋

用微山湖特产麻鸭蛋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植物灰等加工而成,工艺考究,既不失传统风味,又讲究营养性,让消费者尽尝。蛋大均匀,去掉蛋壳后,蛋体完好无损,蛋白半透明,呈赭褐色或绿褐色,表面留有完整的松叶影像,故名松花蛋。

石雀故事

7.鱼台大米

鱼台大米主产区老砦乡位于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微山湖畔,这里水土肥美,鱼虾成群,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因此,造就出这色泽晶莹透亮,营养丰富,流脂溢香,可粥可饭,久负盛名的鱼台大米。

石雀故事

8.孔薯家菓番薯自古以来享有“医食同源”食品之美誉。孔薯家菓(甘薯糕点)营养价值高,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8钟氨基酸、维生素、10多种天然矿物质元素、丰富的硒、花青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绝不添加防腐剂以及任何人工色素,保留了番薯的原汁原味,番薯的营养价值也得到了百分之百的发挥。

石雀故事

9.微山湖麻鸭

微山湖麻鸭嗜食湖中活鱼鲜虾及田螺蛤蚌等各种贝类底栖动物,麻鸭肉质细嫩、肉层厚,用来加工烧鸭、板鸭、香酥鸭,味道鲜美。五香扒鸭精选纯天然湖中放养之麻鸭,采用原汁预煮,高温杀菌,它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等特点,久负盛名。

石雀故事

10.济宁煎饼



更多资料等您来补充哦,大美家乡,需要我们一起建设,联系编辑共建美丽大济宁吧(免费,并且可以为您做推介与广告哦)

济宁市

范兴冰,济宁任城区蛋雕非遗传承人,师从袁家钊先生。1998年学习食品雕刻,2012年接触蛋雕后便一发不可收拾。2014年拜袁家到先生为师,后蛋雕技艺突飞猛进的进步。

蛋雕技艺 924

颜景新,男,字摹蘧,号楷饕, 1936年6月出生,曲阜市人

雕刻技艺 867

徐丽,1991年入路,现供职于济南供电段兖州供电车间。自幼喜爱绘画,2016年开始自学国画,2017年师承周韫学习山水,曾多次参加山东济宁市以及兖州区画展。

书画艺术 809

郝吉和,1963年生于山东梁山

书画艺术 682

房胜林,山东汶上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自幼酷爱书法,软硬笔兼攻,擅长楷书行草

书画艺术 638

魏咸荣,男,1985年4月生。现居好汉故里梁山。

书画艺术 533

张弛,著名职业画家, 牧云堂主人。山东美协会员

书画艺术 400

李长城,字万里,号沾墨堂主人,1989年9月生于山东汶上

书画艺术 388

曹秉伟,男,汉族,字滕远,出生于山东曲阜

书画艺术 369

安坤 号慕禅居士。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

书画艺术 351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委员会会员

石雕艺术 342

谢显刚,男,字毅仁,1978年生,山东邹城人。

书画艺术 283
返回
1分类
1 其他
1 向上